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2017年西安市“河长制”工作纪实

  长安八水,曾孕育出周、秦、汉、唐之盛世。长安八水,也是未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保护好长安八水,事关1200万西安人的福祉,事关西安的长远发展。

  “六个到位”夯实工作基础

  按照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的河长制不要等,要先行先试”的要求,2017年1月16日,西安市河长制工作率先在全省展开,从“六个到位”落子布局,全面推进。

  工作方案到位。1月22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随即13个区县、8个开发区和全部街办、乡镇和园区制定了河长制工作方案。

  河湖台账到位。全面普查全市河流、湖泊、大型灌溉渠和排水沟,建立河、湖、库、渠台账116个,形成“一河一档”。

  责任体系到位。市、区、镇、村3300余名四级河长、250多名河道警长快速到位,市、区两级河长制作战指挥部迅速组建,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左右联动、责任逐级传导的河湖库渠管护责任体系。

  治理方案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等“五个清单”,因河施策,编制全市河流治理“一河一策” 市级方案19个、区县级87个。

  工作制度到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问责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机制,确保工作规范化。

  考核监督到位。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月考核、季点评、年排序,定期通报;市委、市政府定期专项督查,市纪委监察局对工作落后区县专题约谈问责;市民热线、媒体曝光栏等接受公众监督。

  守护一湾清流、留住点滴乡愁。西安各级河长自觉担负起守护河流的神圣使命。

  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从战略上整体推动,从战术上具体指导;明察暗访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秦岭沿山峪口河道、灞河一河一策治理规划等;推动14亿元的泾河高陵段PPP治理项目顺利落地;及时完成西咸新区境内所有河流排污口封堵和太平河全线截污。

  2017年,西安市级河长每人平均巡查12次以上,区县级河长累计巡查5700多次,镇街河长累计巡查3.6万次,各级河道警长累计巡查1.2万多次。河长制工作步入实战化、常态化。

  “三步战略”打响治污水攻坚战

  渭河,西安的“母亲河”,由于历史原因,渭河水质出境断面长期超标。西安四大排洪渠道之一的幸福河曾因长期得不到治理,附近居民埋怨“幸福河边不幸福”。水变清岸变绿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铁的决心。

  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三五”三步走治水战略目标:一年“治污水”,解决垃圾河、黑臭河问题;三年“剿劣水”,到2020年全面剿灭劣ⅴ类;五年“全治理”,到2022年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针对河湖突出问题,西安市坚持因河施策,一河一策,研究综合治理整治方案,实施精准化治理。

  建立治污水项目快速推进机制。市政府将一批治污水项目作为应急工程组织实施,项目启动时间大大缩短。沣东新城太平河全线截污工程、皂河鱼化污水处理厂、西三环污水干管等工程相继顺利开工。

  市区两级河长制作战指挥部对难点重点问题挂图作战,编制治污水作战图、排污口整治作战图、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场整治作战图等各类作战图、表180余幅,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多点发力,合力攻坚,向污水全面宣战。

  专项工作组紧盯目标,凝聚消治污水合力。市水务局促推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50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项目;环保局监测通报每周河流水质,倒逼各区县水污染治理;市政局实施主城区六大截污工程,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城管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防止污染水质;农林委推进禁养区划定和806家养殖场整治工作,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工信委对全市“10+3”小企业摸底排查,防止“死灰复燃”;建委实施62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从源头减污。

  西安从整治河道环境入手,集中开展河流“脏乱差”和“黑臭河”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河流、灌溉渠和排水渠逐项清查整治,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清理整顿河段359条,清理垃圾149万多方;铺设截污管道94.5公里、雨水管道26.2公里、雨污分流管道56.8公里;建成沿河农村垃圾站41座、配备垃圾清运车465辆、环卫设施9.37万个,2393个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收集率达到95%以上;排查沿河养殖场5033个、60个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成14个粪污资源利用示范化工程。

  八水治理助力美丽西安建设

  水系治理规划引领。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分析各流域突出水问题的成因,出台《“8+5+2”大西安水系治理规划》,引领泾、渭、浐等长安八水,西安护城河、清河等五条河流和昆明池、渼陂湖等河湖综合治理。

  治水亮点示范带动。率先启动昆明池示范段等9个河流治理示范工程,带动全市掀起治水新高潮。2017年10月,昆明池试验段建成开放,700多亩水面碧波荡漾,景色宜人,游人如潮。渼陂湖试验段、渭河生态景观区、灞渭桥车游湿地、沣河生态景观区、谲河湿地公园,浐灞生态区广运潭公园等一大批治水亮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断点亮。

  高度融合共享成果。坚持治水与建设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准扶贫等工作相融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周至县采用PPP模式与实业公司合作,打造“周至水街”,吸引游客1000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蓝田县以沿山峪口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助力全域旅游,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017年前10个月,群众存款较去年增加16.6亿元。

  问题导向难点突破。承担着张家堡地区、北客站地区的防洪排涝任务的幸福渠,因拆迁等问题,其治理工程搁置7年之久,多年来一直是条人见人怨的臭水沟。幸福河市级河长对症施策、逐个突破。一期工程提前完工,污水全部截流入管,二期工程顺势而上。幸福河将华丽转身,成为一条岸绿、水情、河畅、景美的“民生河、幸福河、景观河”!

  2017年8月,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验收会上,西安市通过了水利部和陕西省政府的联合验收。

  “五策治水”交出人民满意治水成绩单

  2017年来,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全市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各部门,坚持把“五策治水”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奋力追赶超越,力争向全市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工程治水稳步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实行问题工程化、任务项目化,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2017年,全市完成河长制项目223个,完成投资52.1亿元。2018年计划推进实施河长制项目294个,计划总投资345亿元。

  生态治水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建成生态水面3088亩、湿地6017亩,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18%、135%。“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美丽水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技术治水推陈出新。主动到北京、浙江、天津市等地“取经”,学习治水先进经验。市水务局联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西安水利建设发展研究院,开展西安治水课题研究。积极推广污水源热泵供暖技术、石墨烯治理黑臭水、堤防蜂巢约束系统等治水新技术在西安落地生根。

  管理治水不断发力。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公安、水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封堵非法排污口519个,关停取缔砂厂260个,查处非法采砂143起,拆除河道违建510处,办理涉河涉水案件71起,刑事行政处罚涉水案件105件80人。

  铁腕执法绷紧了爱水护河的高压线

  社会治水全面铺开。“西安河长制,有你更美丽”。选聘市民河长319名,1.2万余名志愿者定期巡河护河,开展“河小二”主题宣传328次,中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道西安市河长制工作300余次。

  “每日聚焦”、电视问政关注河长制工作26次,其他媒体监督20余次,市纪委对河长制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县分管领导约谈1次。

  亲水、爱水、护水,有你、有我,一幅幅和谐的美丽画卷时时在古都西安呈现,“八水绕长安”的景象与现代西安渐行渐近。